机构判研

新冠疫情冲击沪指开市首日下挫7.72% 多专家呼吁把握中长期投资价值
日期:2020-02-03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股票市场的冲击还是落地了。 

  23日开市后,沪深三大股指大幅低开,而收盘的交易所数据显示,当天上证综指收跌7.72%2746点,成交额2570亿元;深圳成指下跌8.45%9779点,成交额2625亿元,两市累计成交额5195亿元,较春节前的上一交易日下降接近2900亿。 

  从行业来看,中信一级行业全部下跌,除医药跌幅为3.4%,银行跌幅6.48%,其余行业跌幅仍在7%以上,而去年底以来表现强势的电子行业当日跌幅达到10.05% 

  Wind监测数据来看,沪深两市共有3081只股票跌停,而跌幅超过9%的股票数量达3179只;此外沪深300、中证500股指期货多品种也系数跌停,市场恐慌情绪不断发酵。 

  情绪的集中释放 

  在业内专家看来,当天市场的恐慌情绪来自于多个方面。重阳投资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23日收盘后表示,春节较长时间的休市期间,病毒疫情的发展以及这一期间境外市场的下跌,导致市场积累的负面情绪在第一个交易日被集中市场。 

  敦和资产总经理张志洲同样指出,恐慌情绪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春节长假期间,海外市场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而国内的跟随调整,因为休市在交易时间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张志洲23日收盘后向记者表示,“另一方面,疫情防疫也处在关键时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些负面影响和不确定性集中在开市的第一天释放,所以看起来调整会比较大。” 

  从数据来看,在A股的较长休市期间,海外市场的确出现了调整。例如123日至23日期间,恒生指数自累计下跌达6.95%,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达3.19%,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达2.48% 

  “盘面的恐慌情绪主要和风险偏好的下行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关,因此形成了一定的恐慌情绪。”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陈文宇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股指期货中的沪深300、中证500全品种也系数跌停,而上证506月合约也已跌停。 

  “许多机构对冲风险的意愿比较强,更多的选择运用期指工具来对冲风险,所以也造成了股指期货品种价格走低。”王庆表示。 

  中长期趋势不改 

  虽然市场呈现出了一定的恐慌情绪,但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影响市场中长期的基本面和政策因素并未出现动摇。 

  王庆指出,经过近年来的去杠杆政策调整,宏观经济已经逐渐触底反弹,政策环境也逐渐得到恢复,逆而相应的逆周期调解也在发力,因此疫情带给经济的影响也是短暂的。 

  “和2003SARS相比,今天我们遇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当前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业绩都有企稳反弹的信号和趋势,虽然当下的疫情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只要市场能够看到确定性在提升,就会有相应的反弹空间。”王庆说。 

  在张志洲看来,从股票投资的角度看,仍然要捕捉具有根本性、价值性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影响短期涨跌的因素很多,但疫情这种因素比较少见,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较强的挑战。”张志洲同时指出,“但从很多因素来看,中长期的投资机会仍然是存在的。” 

  “首先从历史来看,当下A股市场估值处在低位,是较好的配置机会,其次宏观政策调控方面的空间是充足的,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弹药仍然是充足的。”张志洲表示,“从资本市场配置的角度看,许多优质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近几年全球投资者正在不断提高配置中国市场的比重,如果短期调整到了一定程度,外资等长线资金一定会进场寻找机会,因为资本市场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象征着外资的沪深港通北上资金的确呈现出更明显的流入趋势——数据显示,沪市流入150.15亿元,深市流入49.17亿元,两市共流入199.32亿元,且尾盘有加速流入的迹象。 

  对于接下来如何操作,陈文宇也建议投资者应当更多关注基本面和中长期的影响因素。 

  “短期的不确定性并不容易判断,但投资者可以相信中长期的趋势不会有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比较好的优质的公司,相信短期影响慢慢消除后,经营状况也会好转。”陈文宇表示,“应当更多关注基本面和中长期因素,而不是过度的考虑短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本文转自《21财经》客户端 记者李维 编辑朱益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