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刘月女士介绍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及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她指出,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双向突破。近年来,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与消费的拉动力均显颓势,供给侧的主要方面——劳动力、资本与创新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目前来看,需求端与供给端存在结构性错配、有效供给不足及整体产能过剩的问题,供给侧改革潜力巨大。
随后,刘女士就国际上,如美国、德国、日本、巴西等改革经验,总结了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启示及金融市场展望。刘月女士着重谈及了五大政策工具,包括:减少政府干预、减税减负、人力资本投资、控制货币供给与解放金融约束及其在美国、德国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她认为中国的改革应当以健康生产为目标,最终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她同时阐述了本次改革中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认为金融行业应从战略方向、业务模式、风险管理与基础能力等多方面着手,增强应变能力。
最后,刘月女士针对去产能中的资本效率及坏账处置问题发表了看法。刘女士介绍了当前中国的坏账压力及银行的应变措施,并强调在当前的转型关键期,短期内压缩金融行业的规模和利润可能会对经济转型发展速度产生不利影响。她还就不同的市场主体,分别从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角度,介绍了坏账处置的可行性措施。
演讲结束后,刘月女士与参会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交流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