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华基金党支部额济纳公益行
【声明】党建案例由行业机构自行申报并承诺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协会未对案例内容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实验证;希望社会各界予以监督,如发现相关案例在事实客观性方面有重大瑕疵,协会保留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的权利。案例的发布,不构成对行业机构投资管理能力、持续合规诚信情况和投资业绩的认定,也不构成对投资标的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证明。
摘要:
“风起西伯利亚,沙起额济纳”,额济纳是京津冀地区风沙的源头。因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治沙的突出贡献,2014年苏和被授予“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
受苏和精神的感召,2017年,银华基金党支部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黑城林业局合作,捐赠30万元开启了额济纳种树治沙公益项目,在额济纳黑城林场建立了200亩梭梭育苗基地。自2017年起,公司每年两次组织员工前往额济纳植树,在额济纳旗累计种植超400亩梭梭树。2021年10月,银华基金“花儿书屋”公益捐赠活动也走进了额济纳,向100位来自额济纳小学贫困家庭的孩子捐赠了书籍、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善始者众,坚守者寡。用长期主义的眼光,找到正确的事,坚持下去,不投机、不取巧,终能赢得时间的馈赠。
正文:
第一部分 案例背景
“风起西伯利亚,沙起额济纳”,额济纳是京津冀地区风沙的源头,而黑城则是额济纳的两大风口之一。当地人曾经形容“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雨水少”,因为沙漠化导致生活环境非常艰苦。苏和老人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我的有生之年多栽几棵树,就能给额济纳的后人留下一个好环境。”
(一)谁是苏和?
2014年,因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治沙的突出贡献,苏和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也正是从这一年起,苏和这个名字才逐渐被公众熟知。而于阿拉善人来说,这个名字已经陪伴了他们近20年。57岁时,他提前退休,带着老伴回到了家乡黑城脚下,在这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开始了种树生涯。这一扎根就是17年,他化身“大漠胡杨”,为黑城挡风固沙,被媒体称为“沙漠愚公”。
(二)为什么是黑城?
黑城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沙漠深处沙化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最主要的沙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遗址。干旱的气候让历史的文明在这里驻足,不断加剧的荒漠化也让这座古城面临着消失的命运。
当过政协委员的苏和,对古城的价值和沙化的趋势有深刻理解。如果不及时治沙,黑城将永远消失在这片茫茫沙漠中。他想为子孙后代留下古代文明的印记,也希望保住这片土生土长的家园。
(三)两个人 17年 3500亩梭梭林
从2004年到2021年,17年间,苏和与老伴一共种下了9万棵梭梭苗,3500亩的梭梭林筑起了一道宽500米、长3公里的生态屏障。
沙漠的夏天最高气温40多度,地表温度高达80多度。苏和老人每天凌晨4-5点便起床种树,中午无处休息,就挖一个沙洞躲避烈日,到了下午,趁天气稍凉一点时,给梭梭浇水,检查网围栏,赶骆驼,灭老鼠,一趟下来要走十几里的路。出门时背的5斤的水壶,等回来时,已经喝得一干二净。
除了高温,极度缺水是摆在老人和梭梭树面前另一个难题。额济纳旗的平均水位是9-10米,地势稍高的地方就没有水,打井需要两三天才能出水,遇到故障则需要一周。为了维持梭梭苗的生长,老人开着一辆货车给梭梭苗浇水,每年2-3遍。十多年期间,用坏的车轱辘已经堆满了车棚,车身也已经在风吹日晒中变得斑驳陆离。

图1:苏和老人辛苦修理工具
光阴如梭,苏和老人的坚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受苏和精神的感召,银华基金开始加入到黑城防沙治沙的队伍中来。
第二部分 主要做法
(一)播种希望 银华基金连续五年走进额济纳防沙治沙
银华基金与额济纳旗黑城林场的“情缘”可以追溯至2017年,在银华基金党支部的带动下,银华基金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黑城林业局合作,捐赠30万元开启了额济纳种树治沙公益项目,在额济纳黑城林场建立了200亩梭梭育苗基地。
自此,银华基金党支部每年组织员工两次前往额济纳植树。2021年4月9日,银华基金党员、员工代表20余人前往额济纳旗黑城林场。2021年10月14日,银华基金再次组织党员、员工代表及银华公益基金会志愿者20余人前往额济纳植树造林。自2017年开始,这是银华基金连续第5年坚持以梭梭固沙,为祖国添上一抹抹绿,为任重道远的祖国防沙治沙工程贡献一份力量。

图2:银华基金党支部额济纳植树合影
在额济纳旗黑城林场,银华基金以选择了梭梭树为代表的最优质防风固沙植被,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有的挥锨刨坑、有的手拿梭梭苗植入树坑,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并按照计划种植完成大片梭梭苗。

图3:银华基金党支部党员额济纳植树
银华基金的同事们开始并不擅长种梭梭,由于缺乏经验,梭梭成活率很低,长势不好,一度让大家非常灰心。后来,从选苗、选地,到种植、养护方法,苏和老人都亲自传授和指导。这套方法,让梭梭成活率提高到了80%。自此以后,银华基金的员工坚持采取灌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人工管护等抚育技术措施,让树苗们生长得更好。自2017年起,银华基金在额济纳旗累计种植超400亩梭梭树。
(二)传递爱心 银华基金“花儿书屋”走进额济纳旗小学
此次的额济纳之行,除了为当地带去一抹绿色以外,同事们还在银华基金党支部的号召下,在银华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杨清的带领下,走进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小学,开展了银华基金“花儿书屋”捐赠活动。
早在2016年,银华基金就启动了“花儿书屋”项目,发动员工以及部分客户向当地贫困地区小学捐赠图书。选择“花儿书屋”这个名字,是因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希望孩子们能在爱心书籍里采集阳光,茁壮成长,幸福像花儿一样。向贫困地区小学的捐书活动,为当地学生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同时也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渠道。

图4:银华基金“花儿书屋”捐赠助学活动
作为“花儿书屋”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对额济纳小学的捐赠活动在上午10点正式开启,100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参加了此次活动。捐赠仪式上,银华基金向额济纳旗小学捐赠了书籍2200册、书包100个、文具盒100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还捐赠了篮球20个、足球20个、乒乓球拍20对。这2200余册书籍中,也有参加捐赠仪式活动的员工志愿者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图书并写好寄语,作为个人捐赠送给了孩子们。虽然路途遥远,但许多党员同事及普通群众同事不辞辛苦携带了一整套图书,在活动现场送给了孩子们。
值得一提的是,额济纳旗小学有自己的乐队,在得知乐队想要一台扬琴的愿望之后,银华基金特别在捐赠目录中加入了一台扬琴,为孩子们的音乐梦想插上翅膀。
银华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杨清与额济纳旗小学书记、校长曲江波进行现场捐赠交接中,杨清表示,作为一家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银华基金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把参与扶贫济困、贫困助学作为企业的重要文化来建设。因为只有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热衷于公益事业,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曲江波校长向银华基金赠送捐赠荣誉证书并致欢迎辞,感谢银华公益基金会的爱心捐赠和殷殷善举,并希望学生们更加珍惜学习机会,用丰厚的知识和爱心回报社会。
第三部分 取得成效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植树治沙,如今,原来的沙漠戈壁已经被一棵棵胡杨、一蓬蓬梭梭、一簇簇肉苁蓉染绿,连绵起伏的“绿装”逐渐为大漠筑起了一道道生态安全屏障。这片茂密的梭梭林,不仅留住了苏和老人,也留住了古城遗址。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近年来黑城风沙明显减小,淤积在黑城上的沙子高度降低了两三米。不过,植树治沙的任务依然要长期坚持下去且任重而道远。
防沙治沙是预防和治理土地沙化,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受苏和精神和银华基金近五年坚持赴额济纳植树的鼓舞,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防沙治沙行动中。守护家园,人人有责,每一个细微的行动,都因为坚持而变成壮举。积小成多,聚沙成塔,防沙治沙,额济纳旗的每个人都是苏和,为防止气候变化贡献社会责任的每个主体都是苏和。
第四部分 经验分析与体会
和风细沙、落日沙海的大漠之美,总是让人留连忘返,然而风沙肆虐、吞噬良田,甚至殃及生命安全的威胁也常常警示我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种树容易护林难,连续五年以来,银华基金每一年都来到额济纳,坚持植树造林。未来,银华基金将继续种树治沙的公益行动,组织员工前往额济纳地区灌溉育林。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孩子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孩子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未来,银华基金“花儿书屋”项目展开爱心捐赠活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额济纳等贫困地区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
善行点亮世界、投资改变生活。作为一家全牌照资产管理机构,银华基金一直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在踏实经营稳中求进的同时,始终牢记自身的社会使命,致力于践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公益活动项目、社会慈善事业、员工自发捐助捐赠等各种形式,在扶贫、环保、教育和救灾等各个层面积极行动,传递关爱和温情,为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银华基金党支部书记王立新表示,“随波的、投机的事可能带来短暂的满足感,但在岁月的冲洗之下,那些坚持的、专注的理想,才会沉淀成人生恒久的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善始者众,坚守者寡。用长期主义的眼光,找到正确的事,坚持下去,不投机、不取巧,终能赢得时间的馈赠。保护环境如此,公益如此,投资如此,人生亦是如此。